01
在浙江,大学里面有个奇特的现象:除了浙江大学以外,其他高等学府的存在感不太明显,人们很少有。
在国内其他多数省区基本都会有一所农业大学,而浙江农业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末并入到浙江大学中,而后浙江目前只有一所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的高校。

浙江农林大学的发展历史比较曲折,校名也是几经更改。
最初它的前身“天目林学院”于1958年6月筹建成立,成为当时浙江省少数的林业类高校之一。
当时这所新高校由省林业厅主办,由建德地委安排一批党政干部和知名教授、海归学者专家创办。
最开始,这所大学招生规模为400名,只开设四个专业,分别是: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

第二年七月,学校与温州林学院合并组建浙江林学院,新的校长兼书记到任,他的名字叫:耿启明。
时年55岁的耿启明在该校担任校长一年多,而担任书记长达19年。
而他的身份是党政干部,也是当时众多投身教育机构管理的“老革命”之一。

02
1904年,耿启明出生在山东省新民官庄乡耿家王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的家乡地处沂蒙山区革命老根据地的腹地,较早就受到社会变革思潮的熏陶。

耿启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红色的基因深深埋藏在骨子里。
他小的时候念过4年的书,由于家境条件不允许所以辍学,后来在家跟随父母务农。
在15岁左右时,他到现在的沂源县一带谋生,在东里店一家酱园店做学徒,一干差不多就有6年。

经过几年的辛苦磨砺,二十出头的他开始独当一面,对人生走向有了独立的思考,并逐渐向进步力量靠拢。
23岁那年,他已经做着自己熟悉的小生意。
不过,在外人眼中,他只是一个纯粹善于算计逐利的商人。
而实际上,他真正的身份是社会进步活动人士,常常组织并开展农会活动,小商贩只是他用来掩护真实身份的一个幌子。

正是依靠外在身份的保护,他奋力投身的事业才得以顺利进行。
几年后,28岁的他入了党,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同志。
那个时候,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不得不做着药店的买卖,以葛庄药店店员的身份,秘密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并亲自担任支书。

第二年葛庄中心支部成立,他出任宣传委员,受命开展基层宣传工作。
1937年7月后,他受到组织的指派,进入沂水临时县委,成为其中成员。
这个时候,他活跃在沂蒙山区,积极进行爱国运动,参与组建游击队,任中队指导员。
此后十多年间,是历史的重要发展期,也是他年富力强、奋进有为的一段激情岁月。
这一阶段中,他先后在蒙阴、沂水、沂南、沂北、沂源等县以及鲁中区担任组织、区委、农救会、抗联、民运、县委等方面的职务,负责相关工作。

03
1949年1月,部队南下,他离开家乡,由北向南,来到浙江,开始了下半生的荣光追梦之旅。
到浙江后,他先是被派往嘉兴,担任地委要职,负责民运和农委工作。不久之后,他被上调到省委工作,在农工部担任副部长兼农林党委书记等职。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也就是1959年的夏天,他从农业工作迈步到农业高校的领导工作,出任浙江林学院校长和书记职务,成为这所年轻农林院校的掌舵人。

1960年11月,他卸任校长职务,专门担任党委书记一职,而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后来,浙江林学院曾经一度并入浙江农业大学(后来又脱离浙农大),他还曾担任浙农大革委副主任(相当于副校长、副书记)、顾问等职。
历经南征北战,从军转民,他转身豪迈,为高校建设以及农林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倾力付出,其所作贡献必将被铭记。
1987年,耿老在杭州逝世。

(完)
参考资料:
1、人物词条
2、浙江农林大学网站-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