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财宝典》李宗林“养猪业高盈利不会持久,未来行业发展还是需要回归养猪的本质,那就是成本的控制和品质的保证。”9月3-4日,由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2020
来源:《农财宝典》李宗林
“养猪业高盈利不会持久,未来行业发展还是需要回归养猪的本质,那就是成本的控制和品质的保证。”9月3-4日,由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2020中国猪业复产大会在长沙隆重举行。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自冶就非瘟常态下,种猪品质保证提出建议。

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自冶
非瘟背景下,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最特别的猪周期。生物安全成了当今养猪业的准入条件,企业也经历了从如何活下去,到如何更好发展的思维转变。大变革下,养猪业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创造了无数的“富”翁和“负”翁。养猪业高盈利不会持久,未来行业发展还是需要回归养猪的本质,那就是成本的控制和品质的保证。
育种决定养猪业天花板
现阶段,中国种猪面临着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上三元能繁母猪占比近半,回交母猪比例迅速上升,优质种猪基因不断减少,平均繁殖性能全面下降。经研究,三元母猪育种会在断奶、发情、泌乳性能上造成巨大影响。
同时国内育种方向也发生变化,进口猪比例变化明显。随着工艺设施和生物安全水平的提升,环境和疾病对育种的影响也逐渐降低。公猪站从过去的“黄金配角”逐渐成为主角,种公猪扮演着基因传递的关键角色,种精液在市场所占比重也将逐渐提升。
育种决定行业的未来。非瘟冲击下,种猪死亡导致基因大量损失,当下种猪场选择种猪“饥不择食”,核心场还在恢复却已伤了根本。龚自冶指出,养猪业的高盈利不会持久,生物安全的成本显著提升,饲料和员工成本提升,这些问题都被市场的高猪价所掩盖,但养猪业高盈利不会持久,未来行业成本的下降难度巨大。
国家层面对种业愈发重视,推出了大量政策支持育种工作,但地方对种业还要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对国外引种的流程简化、核心育种场建设的重点支持等。

做好父系联合育种工作
为了提升种猪品质,抓好公猪的“牛鼻子”,建议企业开展联合遗传评估,使育种值能在跨场比较,能用于跨场选种;统筹建立区域或国家型公猪站;协同培养、选拔、使用优秀AI公猪;制定统一的种猪测定要求,通过种猪测定中心监测;建立和提高核心群间的种猪关联程度;搭建统筹全局的管理信息系统。联合育种的形式:企业间联合育种、区域公猪站+多个育种企业、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联合育种、全国性联合育种。

育种工作中,企业需要统筹好全面的公猪站业务管理数据,建立完整的种猪溯源信息,应用RFID、二维码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精准选配实现全基因育种+表型育种一体化。有效提高选择准确性,控制近交增量,做到早期选择,降低成本,加快遗传进展。龚自冶强调,现阶段要紧抓美系种猪资源,未来新美系可能成为稀缺资源,目前公司已在2020年年初新引进法系公猪,用作美系繁殖性能改良。

现场育种管理首先需要制定育种目标,确定育种技术标准与工作流程,整个流程执行监督,过程反馈。按照标准育种流程操作,精确选配。
种猪企业想要更好服务客户,首先需要配备实验室,全方面检测保障安全,严格挑选健康优质种猪。运输过程中,保证车辆安全完成洗、消、烘操作,专车专用,同时为客户提供防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