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国POE产业出现了多个重要的事件,也预示着中国POE产业即将要出现爆发式增长,这对于中国高端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22年9月22日,1000吨/年POE(聚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POE产业出现了多个重要的事件,也预示着中国POE产业即将要出现爆发式增长,这对于中国高端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022年9月22日,1000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中试装置在茂名石化一次开车成功,顺利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该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烯烃溶液聚合技术。该装置成功开车标志着中国石化成为我国首家具备相关成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商,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为中国石化在建5万吨/年POE工业化装置顺利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在2022年9月28日,东方盛虹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800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中试装置成功实现了POE催化剂及全套生产技术完全自主化,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连续稳定运行。据悉,该装置成功开车标志着斯尔邦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光伏级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POE(聚烯烃弹性体)两种主流光伏膜材料自主生产技术的企业。
据统计,截至到2022年10月中旬,中国已投产的POE全部为中试装置,总计生产能力在4950吨/年,其中万华化学中试装置规模最大。在已投产的中试装置中,既有国有企业茂名石化、万华化学,也有民营企业京博石化、斯尔邦石化等,在POE产业中,国企和民企并肩前行。
另外,根据统计的未来拟在建项目,目前仍有数套POE中试装置将要投产或在建,分别是浙江卫星石化、斯尔邦中试二期项目、茂名石化中试二期项目等。我们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将会出现诸多工业化的POE装置,如工业化装置生产计划的万华化学、京博石化、茂名石化、天津石化、斯尔邦石化、卫星石化、浙江石化等。根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中国POE装置总计生产能力将会接近100万吨/年水平,较目前增长85%左右。
为什么大家都想上POE装置?除了POE优秀的材料特性之外,被外资企业长期垄断的POE市场,也拥有较高利润。
那么,生产一吨POE能赚多少钱?
我们看下目前POE的市场价格。POE产品长期被美国的陶氏、埃克森美孚,日本的三井,沙特沙比克石化、韩国LG和北欧化工等外资企业所垄断,POE全球市场价格话语权基本被几大龙头企业所把控,导致POE价格表现得相对强势,众多POE牌号长期处于缓慢上行的波动,少有下跌的情况。
根据笔者观察,从2017年开始,中国进口的POE价格出现震荡上行的波动。从2017年的14000~18000元/吨,上行至2022年9月份的24000~28000元/吨。到2021年年中,POE价格出现了近1万元/吨的上涨幅度。
影响POE售价的,除了成本,更多在于品牌溢价。据了解,中国进口的POE大多为八碳POE产品,即为乙烯和辛烯共聚POE;而价格相对较低的POE,则为六碳POE,即为乙烯和乙烯共聚产品。另外还有四碳POE,即为乙烯和丁烯共聚。而且不同的POE装置,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灵活调整生产,也存在采用丙烯共聚PBE的生产情况。
由于共聚单体不同,不同的共聚α-烯烃的价格导致POE生产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外,牌号不同决定了配方的不同,也会对POE成本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原料α-烯烃的成本差异影响。
根据POE售价=成本+利润的组成,其中成本对于POE售价的有一定影响,但POE市场情况下,更多是利润影响。其中利润,主要体现的是POE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权重和品牌溢价。
目前POE的生产利润如何?笔者看到,由于POE牌号众多,以及生产企业的工时和配方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其POE生产成本不能按照统一方式测算。但是,按照行业主流的POE生产利润粗略来看,行业主流的贸易商销售利润率超过25%,销售利润超过4000元/吨。行业主流的生产利润率超过40%,生产利润超过7000元/吨。
可以说,目前在高分子材料领域,POE的销售和生产都属于较高的利润水平。
全球(中国以外)POE产业规模在过去约5年时间内均为零增长,外资企业对于POE的规模控制和发展态度相对谨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全球POE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不过,随着中国(最早)将在2025年之前打破POE工业化僵局,并且未来拟在建的工业化POE装置众多,除了国企率先登场,石化民企紧随其后,未来还会有煤化工民企进场,这些都加大了未来POE可能出现过剩的预期。中国POE产业规模的扩大也将一定程度上减弱POE生产经济性水平,这也是相关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的。
文章转载自:化工平头哥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