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跟感性面通常都会有很冲突的答案。你可能想要低训练成本,但却又想要有高品质;你想要更具潮流感的机种,但出品流量却又无法支撑支付专业咖啡师的薪水。设备,也可以是装潢的一
理性跟感性面通常都会有很冲突的答案。你可能想要低训练成本,但却又想要有高品质;你想要更具潮流感的机种,但出品流量却又无法支撑支付专业咖啡师的薪水。

设备,也可以是装潢的一部分。在机能相当下,依照预算挑选外观,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预算优先顺序大解析
选择器材通常是一家咖啡店在规划的时候,店主最兴奋的任务,是一个美梦的实现。器材选择,会影响到咖啡店的流程设计、人力分配,也会影响到你对咖啡的诠释。
依照开店的顺序,我们先讲预算。到底该花多少钱去买咖啡机呢?这是许多朋友在与我们做开店谘询的时候,常常感到苦恼的问题。我通常会建议准业者用反推的方式,将可承受的设备采购金额预估出来,然后依照这个金额,去挑选适当的机器。最忌讳的是,开店预算出来之后,先把咖啡机跟磨豆机规划到一个预算区块后,剩下的才拿去做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等。所以我讨论的顺序会是这样:
A. 你准备开的店面多少平方?
B. 你的店是内用还是外带?
C. 平面设计以及印刷品的延伸?
D. 菜单出来没?需要多少设备,有没有规划出来了?
E. 准备期的人事开销
F. 周转金多少?
G. 最后,你还有多少钱可以花?

坪数确认后,可预估室内设计及装潢费用。(凯映商业摄影有限公司 林福明摄)
当你有了店面平方数,便可以预估室内设计费用以及室内装潢费用。当你有了菜单,便可以计算该配备的设备(比方说烤炉、微波炉、冰淇淋机之类的)。当你有了内用或外带的概念后,平面设计该做什么样的延伸与支出,也会更有概念。粗略估计的金额,加上周转金与准备期的人事开销,剩下的金额,你就可以拨出若干比例,来当作咖啡设备的投资金额。通常我不建议把这个金额花到满,因为刚开店的状况,你可能会有一些采购与磨合费用忘记估算,所以能预估保守些,绝对是好事。
机器采购金额开出之后,这数字可能高也可能低。我会直接建议,那就依照价位与外观,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机器,从一而终。这个方式很诡异,我相信很多咖啡人会觉得开咖啡店一定要用好机器,但我却不以为然。一家好的店,势必要有好的氛围、好的视觉、好的商品呈现。咖啡机对你最大的影响,可能是你在圈内人心目中的江湖地位而已;讲白了,买潮一点的机器,主要是让你在同温层里互相做比较。所以记得:把必花的预算认列完了之后,再把剩下的拿来买机器。有了这个概念,你才有办法尽量用全方位的角度,来思考开店的流程,而不是单一的咖啡视野。
诠释理想风味的设备
所以搞定预算后,你该思考的是:我想要冲煮的咖啡,希望是拥有什么样的烘焙风格?
有些人在拿到机器后,可能会产生疑惑:选用的机器明明这么好,为什么咖啡会这么难喝?假设你自己本身是中浅焙的爱好者,但购买的设备可能诠释的强项是中深焙,那么可能会煮得极不开心──是的,设备影响到萃取率的表现。机器的结构,确实会影响到萃取率的表现,磨豆机基本上也是这样。假如你自己是中浅焙的爱好者,同时也认同利用提高萃取率来拉高甜度,那么预浸功能与锥刀磨豆机,就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搭配。但是假如你也跟我一样喜欢老派,喜欢富有绅士的温暖感中深焙咖啡豆,那么如何抑制萃取率来避免苦味,反而会是你要注意的;这时候如果你还跟著咖啡网红们追求预浸功能、VST滤杯、或者是锥刀磨豆机,无非在客人的咖啡里头,添加一个再也无法让他们回头的苦涩味。所以假如购买机器前有做足功课,你会发现,现在很多咖啡机的设计,确实是为了提高萃取率,但你的咖啡豆,是不是也适合这样的冲煮对待?这个值得我们在花钱之前,好好了解一下。

当确定好了菜单,就可确认所需的设备有哪些
接著是咖啡冲煮的稳定性。咖啡机会影响到冲煮的稳定性。Scott’s Laboratory花了相当多的心思,在冲煮稳定度上面去做观察。我们不是采用杯测的方式品饮成品,而是透过大量的实验设计与取样,了解连续操作下,咖啡浓度与萃取率的安定性。我们确实观察到,有些咖啡机会得到一连串误差很大的冲煮结果,但是有些咖啡机的设计,却可以相对安定许多。所以这是一个很宿命的决定,假如你选择错误的咖啡机,那么你很可能製作出一连串品质飘忽不定的咖啡而浑然不知。厂商通常会透过一些预浸设计,比方说渐进式预浸、针阀式的变水流预浸、电磁阀开关的预浸等等,来增加冲煮稳定度;但是别忘了,预浸本身也会提高萃取率,所以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咖啡。风味考量,一路延伸到现在说的安定度表现,感觉是独立状况,实际上却是一连贯的决策与妥协。
刊文、图片提供:陈俞嘉
下期主要讲Mojo吧台器材分享
欢迎关注“咖啡志”
台湾知名咖啡大咖韩怀宗老师主编的《咖啡志》
综合行业大咖撰写咖啡行业各个领域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