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店,巡店,巡店,没有不巡店的零售商,那么既然大家都要巡店,巡店到底看什么呢?怎样巡店才能不走马观花?运营巡店、商品巡店、陈列巡店一样吗?本文从动线、陈列、价格、商品结构、顾客
巡店,巡店,巡店,没有不巡店的零售商,那么既然大家都要巡店,巡店到底看什么呢?
怎样巡店才能不走马观花?运营巡店、商品巡店、陈列巡店一样吗?
本文从动线、陈列、价格、商品结构、顾客、促销、员工、气氛、设备、卫生十大方面,为你细细剖析。

一 看动线
一般看动线,通常直接看主通道在哪里、主通道多宽、促销堆位如何设置和陈列、不同品类在动线延伸过程中如何过渡等。实际上看动线是通过看顾客的走向,看不同类型的顾客走向,看顾客在不同驻留点的停顿时间,从而研究品类布局的合理性与过渡性、促销区域设置和堆放有效性、视角障碍及视觉疲劳的解决方案。
研究竞品门店在顾客主要轨迹线上的促销行为、在动线变化处的品类过渡、在驻留点上的商品陈列以及促销陈列和提示、缓解顾客视觉疲劳度的方法等。在学习他人长处的同时,研究打击竞争对手或者与竞争对手错位促销的方案。

二 看陈列
很多小伙伴看陈列只是简单地看排面,看排面的量感,看排面的丰富度,看排面是否整齐,看排面是否有“老虎口”。而合理的看陈列还要研究排面的合理性、商品的关联性与过渡性等。排面的合理性包括:排面的数量、排面的位置、排面的原则性。
排面的位置,也是要讲究的,在既定的陈列原则下,如纵向陈列、价格带顺序、同一品牌集中陈列等。通过在不同季节的一段时期内不断地调整单品的陈列位置,计算不同单品的销售弹性、销售占比弹性、贡献度弹性等,从而为每个单品找到合理的陈列位置。记住,并不一定是销售最好的商品就得陈列在黄金位置上,商品的关联性和过渡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 看价格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简单的调查,你会发现店长们通常都能记住别人比自己便宜的商品,却记不住自己比别人便宜的商品。
巡店看价格,首先不是看时点价格,而是看时期价格。不断地定期选择某些敏感商品或特定商品,进行至少3个月的多次价格调整和跟踪,在实施自己价格策略的同时研究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
其实,做了很多价格弹性分析后,我们会发现,竞争对手并非每个商品的降价都会对我们产生销售影响的,这个比例通常不会高过40%。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甚至不超过10%。

四 看商品结构
看自己门店的商品,怎么看?看别人门店的商品,想看到什么?
一般的店长们看自己门店的商品,多是看缺货或者看陈列是否符合要求。
看别人的门店,多是看别人的价格是否比我便宜,或者是看别人有啥新品而我没有。并通常以此作为所谓市场调查的结果,要求相关部门引进新品或者调低售价。
我看商品结构,看的是品类的宽度和深度。
品类的宽度,指的是品类的价格带宽度。即某个品类的单品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差价。

价格带区间=(单品最高价-单品最低价)÷10
品类宽度太宽,指的是价格带区间大于品类商品的最低价。品类宽度太窄,指的是价格带区间虽然低于本类商品最低价,但是由于价格带宽度值太低,导致价格带空白区间太多。品类的深度,指的是在不同的价格带区间内的商品的个数。它包括:品牌、规格、包装、功能等。
我们通常应用黄金分割“二八原则”结构理论来研究品类深度,即在每个价格带区间,我们经营多少个商品是合理。

五 看顾客
很多店长看顾客,通常看的是顾客群的分布或者是消费者的构成等,比如:性别比例、年龄比例、社区分布、消费层次等。除了跟随顾客看动线之外,更多的是看顾客的购物篮。
在每次做促销陈列的时候,先根据促销动机选择促销单品,然后针对每个促销单品在某个销售周期内(通常是一个档期)曾经发生的客单进行罗列,找出同单销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品,进行关联性陈列。
到标杆门店或竞争对手门店看顾客,最常做的是收集顾客丢弃的购物小票,整理并导入数据库,研究它们的客单价、商品价格、购物篮等,学习别人的长处,分析自己的差距,找出对手的弱势等。

六 看促销
我们先来看些等式:
销售额 = 客单量×客单价
客单量 = 消费者人数 = 客流量×交易比例(商品吸引力指数)
客流量 = 顾客 = 来客数 = 进店人数 = 潜在顾客数×商店吸引力指数
潜在顾客 = 目标市场容量×商号吸引力指数
销售额 =目标市场容量×商号吸引力×商店吸引力×商品吸引力×客单价
看自己门店的促销,就是看门店的促销手段和资源配置是否与促销目的相匹配。对竞争对手有效的促销方式,直接采取拿来主义;无效的促销方式,在今后自己的促销设计中避免采用。

七 看员工
“看”员工,看表情、看神情、看激情。
从员工的神情和表情上看他们的工作状态,通过对员工的心理分析,从人性出发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也就是说,更多地是从员工的视角上、设身处地地看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员工反应。也就是说,“看”员工,不是为了处罚员工,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员工之所以未能恪守规章制度的原因;

八 看气氛
看门店的气氛,主要看听觉、视觉、感觉。
听觉,主要指门店的背景音乐、导购声、叫卖声、促销信息广播等。
视觉,主要指灯光、色彩、POP装饰等。
感觉,指温度、空气、空间感、亲切感等。
门店的气氛设计与布置,应随着季节、促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烘托门店的销售气氛,突出促销重点,并于不经意间缓解顾客的购物疲劳度,使顾客徜徉于商品的海洋中,所闻所视都能浑然一体

九 看设备
看设备,就是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状况。
门店的设备主要有:照明、空调等。
从照明上来说,主要是节能。
对空调来说,最重要的是恒温控制。

十 看卫生
门店卫生是门店的脸面,是门店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相信大家都能够也都应该做好,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巡店也是商品部人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找其原因、实施跟踪、每周陈列群与电话互动了解信息,这样只能掌握一些基本信息,根据店铺提供的这些信息很难准确做出判断。有些服装公司把商品部当成了只提供数据的数据专员,未能体现出设立商品部岗位价值的存在,尤其现畅销款市场变化迅速,库存问题一直都是商家压力存在。如果做到商品有效管理、实现零库存、就显示格外重要。

由于商品工作的特性,对于远程店铺的情况平时大多是通过每日后台数据跟踪、每周店铺反馈照片、不定时电话互动沟通来掌控。虽说对于店铺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市场变化频繁、更新迅速,所以这种了解必然存在偏差。因而商品专员的出差,显得尤为重要,主要目的如下:
1、实地查看具体店铺的商圈情况、了解竞品情况,收集顾客进店情况及对货品反映等;
2、重点查看店铺是否有效落实商品部在季初对于货品的规划思路?只有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商品专员才能贴合实际开展工作,为营运部门提供有效合理的货品支持。

商品人员该如何巡店?巡店问题点哪些?
1、波段销售出现异常(近期数据分析,下店跟进是否陈列位置、人员主推货品偏重、替代款、生命周期)
2、新款上市销售情况(顾客对新款的反馈、竞品上新动向,是否有活动促销)
3、店铺商圈情况与竞品了解
4、店铺库存与结构(陈列、品类)情况
5、畅销款与滞销款跟进
6、货品激励方案提高售罄
7、下季货品订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