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一个神色凝重的女子,走进理发店。
她进门就问,母亲定制的假发做好了没。
店员赶紧查看了历史记录,发现这款假发定制时日已久,但一直没人来取。
来人露出难过的神色,哽咽着解释说:”我母亲,已经走了。“
店员自觉失言,心中一阵酸楚,连忙准备给女子退钱。
女子却没有接店员递过来的钱:
”不用,还是把假发给我吧。妈妈一生都是体面人,我们想送她走的时候,给她戴上,让她有尊严地离开。“
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在这个”不一样“的理发店上演。
假发,是一个癌症患者留给自己的体面,因为化疗,他们头发很快就掉光了。
除了忍受病痛的折磨,他们去公园都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
来这个理发店的病人大多不苟言笑,更不愿提自己的病情和故事,只想从假发中找寻到最后一丝温暖。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旁边的舒庭理发店,就是为他们开的。

在老板王峰心里,做假发有更大的意义:
“我做假发,是希望癌患病人能少一些心理压力,更积极的面对生活,即便我知道可能有人不会来取,但只要病人想做,我就义不容辞。”
为一群癌症患者保留尊严,是这个理发店一直在做的事,也是老板王峰此生唯一的愿望。

王峰是河南人,20多岁就来北京闯荡,靠着精湛的理发手艺,成了知名的发型设计师。
1998年,30出头的王峰在肿瘤医院旁边开了第一家理发店。
他的手艺好,技艺精湛,价格虽高一些,很多顾客还是慕名前来找他做头发。
2008年,王峰45岁,经过20多年积累,王峰已成了一名实力雄厚的成功人士。
他准备离开这里,开着自己的宝马车回到家乡,过一过清闲的日子。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王峰回家的决定。
一天,一家三口推门走进了理发店,父母陪着个小女孩来理发。
王峰仔细观察着小女孩,正在思考什么样的发型更适合小女孩,突然,小女孩把头发摘了下来。

王峰一下子愣住了,小女孩一手拿着假发,一手拿着她以前的照片,用乞求的声音问:“叔叔,能剪吗?”
望着小女孩期盼的眼神,王峰以前只剪真发,哪里剪过假发,他只能说:“我尽力试试吧。”
王峰拿起假发开始修剪,假发的材质太差了,是化纤材料做的,要想跟照片上剪的一模一样,难度太大了。
他只能尽全力完成修剪。
小女孩看着剪好的假发,泪水奔涌而出:“它和我之前的发型不一样,和之前的不一样……”
随着一阵阵”呜呜呜“的哭声,父母带着小女孩离开了理发店。
那天以后,小女孩的哭声就一直萦绕在王峰脑海里。
王峰特别自责,作为一个理发师,都不能帮病人实现梦想,真是太悲哀了。
这是第一个癌症患者来他的店理发。
因为他的理发店紧靠肿瘤医院旁边,随着医院外科大楼的落成,医院业务不断增加,病人也随之增多,来他店里理发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看着他们无助的神情,准备退休的王峰立刻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埋头研究起假发来。

由理发改为做假发,王峰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
妻子劝他说:“都这么大岁数了,难道还要从头再来?别瞎折腾了!”
可王峰夜里一想起小女孩的哭声,就睡不着觉,他下决心一定要满足癌症患者的要求。
起初王峰想着,病人治病花了不少钱,为了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他就选择一些便宜的假发。
但经过使用他才发现,便宜的假发都不是真人头发,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加入了很多动物毛,还有化纤类的材料。
这样的假发套在头上,捂得头皮不透气,还会不断摩擦病人新长出的头发,这对刚接受完化疗,身体虚弱的病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除了材质,固定假发的头套也必须用轻薄的材质,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使用时的痛苦。
有了这些经验,王峰对假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天南海北去找发源,跑遍了各个头发收购点,必须找到真人头发。
除此之外,他要求提供头发人的年龄必须在45岁以下,头发不能烫也不能染,这样做出来的假发才又好看又耐用。
有了这些条件,假发的质量有了保证,再加上王峰几乎都是成本价出售,假发的销量很好,还有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

有一次,一个新疆男子带着十多岁的女儿来到理发店。
小女孩先天没有头发,一直留着光头,在学校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看着女儿被同学歧视,父亲无能为力,只能为她买假发,可假发太假,一下就被同学认出来了。
有调皮的男生经常恶作剧,一把揪掉女孩的假发,大喊着“小秃子”,瞬间跑得无影无踪。
受此侮辱,小女孩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哭着跑回家,连学也不想上了。
王峰为小女孩细心地量好头围,等做好了,女孩开心地戴着假发转了好几个圈,在镜子前左看右看,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今年春节,女孩的父亲从新疆给王峰打来感谢电话。
女孩转学以后,交到了许多朋友,也自信了许多。

王峰是个细心人,他总是小心呵护着每位顾客的自尊,尽量满足他们心中的愿望。
但刚开始,王峰有时也会说重话。
有一次,来了一个脾气火爆的姑娘,姑娘20多岁,刚上大一就查出癌症,心里特别难过。
王峰问起她对假发的要求,她极不耐烦,对店里所有的假发都横挑鼻子竖挑眼。
挑来挑去,还是极不满意,还不愿意跟店员好好沟通。
王峰忍不住对她说了几句重话,姑娘怒气冲冲地挑了一顶假发,摔门而去。
看着姑娘离去,王峰开始自责起来,姑娘身患重病,无法接受现实,心情郁闷,自己却不能体谅她,非要跟她较劲,真是不应该。
从此,王峰改变了与客户交流的方式,他会根据顾客的不同表现来与他们沟通。
遇到情绪低落、特别拘谨的顾客,王峰就把他带进单间,慢慢聊,打开他的心结,再聊对假发的需求。
如果顾客对店里的假发不满意,王峰就让他找来自己满意的照片,给他量身定做。
在谈话期间,最让王峰感动的是,这些病人与亲人之间那种复杂的感情。
他们对亲情无法割舍,又不愿让他们担忧。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有些人一直不肯说出自己生病了。

有个北京小伙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隐瞒了自己生病的事。
他在外面自己租了房子,给父母说自己出国了,生活得很好。
是北京人,也生活在北京,却不能回家看父母,隐姓埋名一个人在外面对抗病魔。
明明过得不好,为了不让父母担忧,却选择一个人默默面对。
有个中年女患者,家里兄弟姐妹都知道她生病了,她不想让80多岁的老母亲知道自己生病了。
老母亲心思细腻,经常会问她怎么瘦了那么多,她就谎称自己胃病犯了。
为此,她专门定制了两顶假发。
有位老师,离不开三尺讲台,也怕学生知道自己患病了伤心,拜托王峰把假发做成跟自己以前照片一模一样的……
王峰被这些故事温暖着,也被他们的坚强感动着,他也用爱心回馈着这些患者:
“从做假发开始,我就没打算要靠这个赚钱,很多病人买假发,我都是以成本价卖给他们的。”

售出的假发,王峰都会为他们免费提供洗护。
如果碰上因治病导致经济困难的,王峰就会把价值上千元的假发白送给对方。
他在店门口显眼位置,设置了标志,如果经济有困难,可以打电话联系他。
有了这些业务,顾客把这里当成休闲解闷的场所,经常会来店里坐坐。
与充斥着消毒水味的医院不同,这里飘散着洗发水的清香,安静舒适,与理解患者的王峰和店员聊聊天,就像回到家一样。
这也与王峰给理发店取的名字“舒庭”相吻合。
他希望病人在这里能缓解一下压抑的心情,就像回到家一样。

去年受疫情影响,王峰的店无法开业,他只好关掉了七八家门店,也赔了不少钱。
有人劝他开个网店算了,但王峰坚决不干。
他知道卖假发和卖帽子有着本质的区别,对这些病人来说,能找到一顶舒适的假发真是太难了。
等到疫情缓和了,他又砸入重金,盘下大片门面,开始营业。
假发不是药,根本治不了病。
但王峰相信,假发对病人的作用不可低估:不仅可以保护隐私,还能帮患者维护体面甚至尊严。
十几年过去了,王峰开假发店的初衷一直没有变。
以后不管结果如何,王峰还会把这些假发店一直开下去。
他不是想赚钱。
只想用自己的善意和尊重,温暖每一个孤单的灵魂,也让更多患者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END-
参考资料:
北晚新视觉网:《北京肿瘤医院旁有家小小假发店:我的奋斗是让别人更幸福》
新华网客户端:《追梦中国人王峰:开在肿瘤医院旁的疗伤理发店》
中国青年网:《肿瘤医院旁的理发店:有些人来不及戴上假发,就不在了》
作者: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