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药店总数已经达到了60万家。不少城市甚至因为药店数量过多,还增加了开店限距的规定。比如说三亚要求当地药店的间距必须超过100米,而上海地区则
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药店总数已经达到了60万家。不少城市甚至因为药店数量过多,还增加了开店限距的规定。比如说三亚要求当地药店的间距必须超过100米,而上海地区则要求超过300米。药店发展之繁荣,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近两年经济整体弱势的情况下,很多实体商店表现都不好,倒闭的、转让的比比皆是。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为什么街上的药店越开越多?药店究竟是靠什么来赚钱的呢?
一、药店利润率高
商家售卖货物,一定有进价和售价之差,而这中间的差价就是药店的利润。很多药品我们买起来很贵,但是商家从药厂批量进药的时候,因为数量很大,甚至很多都是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商家拿到的价格就非常低。这使得药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值。

可能有人会说了,这和其他商品不都是赚差价吗?其实药品和其他商品还是有区别的。首先,顾客购买其他商品,都会有货比三家的情况,甚至还会砍价。但是在买药上基本不会,商家怎么定价就怎么买。其次,药品类的商品价格不太透明,普通人并不知道这个药品应该是什么价。而且买药的时候一般都是正着急用,这时候谁还挑挑拣拣?有的用就行。
还有就是这几年,各种线上大药房纷纷上线,让不少人连买药也能在网上进行。这时很多人发现,网上药品的价格,和实体店药品的价格相差颇大。比如药店里单价30元左右的药品,网上购买可能就20元,差价达到了1/3。而这多出来的三分之一,完全就是纯利润了。

二、保健品为主
当然了,药店虽然说是卖药,但也不全是药品。如养生、保养类的各种保健品,在药店可是利润大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别注意身体的保养和疾病的预防。比如说老年人需要经常买钙片补钙,买鱼油预防脑部疾病。普通人也会经常补充维生素,或者购买花青素保养。小孩子则需要各种补铁、补钙、补锌类药品,还有益生菌之类的助消化的药品。
并且上述这些药品不仅需要长期吃,而且单价不菲。以维生素C为例,OTC一瓶100粒也就2块钱,不经常吃的话可以用半年。但是假如你购买保健品类的维生素C,那一瓶的价格至少好几十,而且只能吃一两个周。这些保健品给药店带来大量利润,药店的店员也热衷于推销这些保健品,拿到高提成。

三、药品也有行业周期?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药品属于细水长流类的行业。因为药品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人们都是生病的时候才会吃药,谁没事天天吃药。所以或许药品单价高点,但是赚的也不多,就挣个稳妥。然而这个认知放在当前时代,必须要有变化了。
这几年疫情影响,把很多药店里的商品搞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说口罩,人均消耗好几个,如果家里人多,每月消耗上百。还有酒精、84消毒液等物品,在疫情防控之时,家家户户必备。出门消毒、进门消毒,消耗量也是巨大。在防控紧张那会,口罩和消毒液都是抢都抢不到的东西。

最近这段时间,国内的防疫政策已经出现了变化,正在尝试性完全放开。对普通人而言,虽然管理是松懈了,但命是自己的。于是很多家庭都开始疯狂储备布洛芬、连花清瘟等药品,甚至出现了抢购潮。现在不但是不好买,价格几乎翻倍,这事甚至上新闻了。当一个细水长流型的行业,也出现了周期性的爆发,药店这波又是赚的盆满钵满。
结语
商业行为一定逐利的,药店越开越多,也只能说明药店是真的赚钱。综合保健品、高利润和如今药品需求的爆发期,或许药店正在成为实体门店中的首选。从原来的生病才需要买药,到现在满减、促销、多多益善,药品行业已经成为了纯商业化经营。这个变化,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点什么好......

大家了解药店的利润水平吗?如果你要开店,是否会选择开一家药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