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德举办“归雁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线上交流报告会。谭永生 摄
“接受教育是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
“进入职场,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空杯子,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肯付出一定有收获。”
……
8月26日晚,随着第6场直播的结束,历时近一个月的英德市“归雁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线上交流报告会系列直播圆满收官。为积极引导本地籍大学生、优秀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今年8月,英德市委人才办、团市委、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联合举办了6场“归雁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线上交流报告会,分别以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工业科技、文化旅游、科教与卫生、大学生就业创业为主题,邀请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创业优秀人才代表与青年学子交流探讨,为大家分享就业创业的心路历程和心得体会,并为大学生提出职场建议,帮助解锁就业创业密码。
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英德团市委
返乡者话体会
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良好
在这6场直播中,部分嘉宾是土生土长的英德人,他们毕业后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青年大学生,家乡有良好的发展平台,回到家乡工作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年轻人要多学习,多向身边人学习,勇于奉献,不要怕吃亏,有情怀有担当,认准目标坚定做下去。”8月12日晚,在乡村振兴专场直播中,横石塘镇龙华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子科分享他从一名“打工人”到回乡担任村干部的心路历程。如今刘子科已经成长为一名村党总支部书记。
拥有24年教龄的英德市青塘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马早花也坦言,能够在家乡工作,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因为在家乡,不仅能尽孝道、陪家人,还能实现人生价值。
除了土生土长的英德优秀人才,直播中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扎根英德多年干出一番事业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他们对英德的营商环境、工作平台和生活条件赞不绝口,逐渐融入当地成为“英德人”。
现任稀美资源(广东)有限公司研发技术中心总监邓朝勇来自湖南郴州,是中南大学博士。来英德三年半,邓朝勇坦言,这片热土上有众多优秀的企业、企业家,这离不开英德市委、市政府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怀,一直以来,英德市委、市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诸如土地问题、发展问题、人才问题等疑难杂症,出台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政策。
多部门送政策
全方位提供创业就业服务
在直播活动中,除了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做客直播间,与青年大学生“面对面”对话,还有来自英德各部门的领导嘉宾线上答疑解惑,输送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政策。
“大学生是推动英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始终关注、关心、关爱大家,把大学生‘雁归’计划作为年度重点人才工程、重点民生工程和人才驿站工程精心谋划。”英德市人才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谢磊来介绍,为吸引本地籍外出就读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英德市委人才办精心谋划,大力实施“雁归”计划“五大行动”(包括信息服务行动、岗位开发行动、创业扶持行动、直通高校行动、氛围营造行动),部署大学生人才服务基层“四大活动”(包括“归雁返乡”主题座谈交流活动、群雁助飞”实地观摩活动、“筑巢迎雁”主题实践活动、“头雁引领”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全方位多层次为大学生提供返乡就业创业的服务支持。
“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是团市委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重要政策之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创业青年,到我市乡村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产业等创业项目,可向当地乡镇(街道)团委申请创业小额贴息贷款,项目支持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贴息时限最长2年。”英德团市委书记陈定佳表示,近年来,英德团市委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2021年共发放逾900万元贴息贷款,成功为60多名创业青年解决创业初期资金难的难题。
大学生谈收获
有机会愿回家乡发展奉献
“在外求学是经历,回到家乡才是意义。虽然如今我在一线城市读大学深造,但未来我想回到英德、建设英德、回报英德。”广州大学在读研究生陈鑫说。
一个月以来,英德市“归雁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线上交流报告会系列直播为不少大学生启发人生思路。有大学生网友坦言,直播使自己对人生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为自己回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新思路。
肇庆学院大二学生沈嘉嘉观看完英德市“归雁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线上交流报告会,坚定了回乡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她表示,将来有机会还是会留在英德发展,“我的专业是化学技术与工程类,未来的工作方向是进行化学研发。如今英德化工人才有一定的缺口,所以我要学有所成,将来为英德的工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应届毕业生李润今年回到英德当一名乡村振兴志愿者。对于这次系列直播,他更加关注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两场报告会。他认为,英德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政策尽显倾斜和关心。“无论是在就业中的住房、基层补贴,还是在创业中给予的税收优惠、贷款扶持等各方面上,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