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这个小区的第二年,门口就开了一家包子铺,到现在也有四五年了。包子铺最先是一对安徽夫妇经营的,包子馅儿很新鲜,包子皮儿很松软,有时候我去买包子,会跟热情的老板娘聊几句。两
住进这个小区的第二年,门口就开了一家包子铺,到现在也有四五年了。包子铺最先是一对安徽夫妇经营的,包子馅儿很新鲜,包子皮儿很松软,有时候我去买包子,会跟热情的老板娘聊几句。
两年以后,老板娘因为孩子要上学回老家了,把包子铺转给了一对河南夫妇,包子馅儿依然很新鲜,包子皮儿依然很松软,包子似乎还大了一些。

其实我买他们家的包子并不多,算不得老主顾。只有小宝偶尔会在早上想吃包子的时候去买一两次,或者在大宝放假的时候,早上我送小宝上学回来,会顺带买四个肉包子,等大宝起床的时候,用饼铛把包子压扁热成馅儿饼,再给他做一碗酸辣汤,大宝很喜欢吃。
虽然买包子的次数不多,但是因为包子铺在我进进出出的必经之路上,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道风景,出来进去都会看到它。两任老板和老板娘都很能干,大清早就开张,特别是冬天天还麻麻亮的时候,他们的包子已经一屉一屉的,摞得高高的热气腾腾。
我以为这个包子铺会永远在这里,在我偶尔需要的时候非常方便的就能下去买到包子。但是今年九月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包子铺关张了。关张前我没有见到老板娘,所以不知道包子铺关门的原因,猜想多半儿是因为疫情吧。
半个月后包子铺开始装修了,我走过去看了看,整个房子打通了,原先做包子铺的时候是有一道柜台把它分成前后两间的,前面是店铺,后面蒸包子。以前只看到前面小小的一块,打通之后我才发现包子铺房子很深。大概一星期后装修好了,我又去门口看了看,四壁雪白灯光照的通亮,抬头看了看门匾“天天鲜”,是一个菜店。
菜店开业后,我去买过几次菜,店主是小两口和他们的母亲。女孩子很热情,爱说话,还有一点小幽默。她的小老公似乎是一个卖肉的行家,手法非常的熟练,有一次听他们跟顾客谈起来,才知道原来在华润万家开过肉档。难怪呢,我看起来有点眼熟。

每天送完小宝回来,看到天天鲜店里面有顾客进进出出,看起来生意还不错。其实在大门口老菜店新惠康关张的时候,我一度以为大家都在网上买菜,实体菜店已经不会再有了,起码是在我们小区的周围,实体店应该是饱和了,这个小店能开,而且有生意,我觉得很惊讶,看来我还是摸不透市场啊。
在这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小区里有人在网上买菜,有人在实体店买菜,周围实体菜店四五家,居然都干得挺好。
有时候我还会想起包子铺,毕竟四五年了,每天都能看到它。包子铺和天天鲜给我物是人非之感,不,不是物是人非,房子也已经装修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似乎给一个陈旧的躯壳注入了新的灵魂。
我们的生活不也是这样吗?瞬息万变继往开来辞旧迎新,在变幻莫测中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