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饼是仙游的特色小吃,因其皮韧馅甜,吃起来满口留香,广受当地百姓青睐。
据说,赤饼由来与戚继光在莆抗倭有关。当时的老百姓为了给抗倭军队补充粮食,遂用面粉烙饼,因为是送给戚家军的,所以百姓尊称其为“光饼”或“戚饼”。又因莆仙话中“赤”与“戚”同音,故称“赤饼”。“赤”字含有红色之意,且莆仙人也喜欢红色,故赤饼有吉祥喜气之意。以前百姓办酒席时,宴席上都会配上一道赤饼,寓意吉庆。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仙游县榜头镇政府旁的一条小巷里,有一家极不起眼的小店,铺面不大,店招平常,但“赤饼忠”的店名却很惹眼。因其技艺精湛,极负盛名,当地群众都称其为“赤饼忠”,久而久之就启用此名为店名。据说,这家经典老店已有50年历史了。
赤饼做法虽然简单但是极有讲究。通常先把面粉和水揉成团,在平底锅上摊成很薄的面皮。把面皮摊平,加入花生粉、芝麻、白糖、油条等馅料,最后用面皮裹卷并折成“春卷”状。这样,一个赤饼就制作完成了。
赤饼馅料有炒熟的花生去皮后碾成粉末,炒香的芝麻和白糖,这些材料均要事先备好。
赤饼馅料内的油条也是现场制作的。制作油条的工序是发面、醒面、分面、揉面,再把揉好的面团切成大小相等的长条带状,再将其拉伸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喷香。一系列操作程序公开展示,让食客目睹美食的制作过程。炸好油条后,将其置于大铁盘里备用。
赤饼好吃的奥秘关键在面皮,因此面皮的制作考验本领。好吃的面皮可以中和夹心料的甜腻感,让人回味无穷。
“赤饼忠”每天都要提前搅和一盆白色的面糊,再开火热锅,待到合适温度时,便取出一小块面糊,上下甩几甩,让面糊更有弹性,然后将其铺在平底锅上摊成圆形,并取下多余的面糊。在高温的作用下,面糊渐渐变薄,待底部不粘锅了,将其翻面,用手压平,不断轻轻拍打,继续翻面,直至面糊完全消失,变成一张薄而透明的面皮。最后将其置于一旁晾凉待用。
所有材料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包赤饼了。将白色的圆形面皮铺展于面板上,各打上几勺花生粉和白糖于面皮上,把炸好的半条油条置于白糖和花生粉中间,撒上适量芝麻,白、金、黄三色搭配,甚是养眼。用面皮把这三种馅料包裹起来,包紧包实,一根地道的仙游赤饼就制作完毕。
赤饼形似春卷,却内藏乾坤。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白糖的甜、油条的脆、面皮的韧,每一种素材都是那么地道,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讲究,每一项技术都是那么用心,用传统的手艺演绎出一首美食乐章。
品尝赤饼的最佳方式,当然是配上一碗店内用大锅熬制、小火慢炖的花生仁汤,软糯细腻,香甜可口,入口即化。
咬上一口新鲜的赤饼,用心品尝着三重浓郁的美味,尽情享受着酥香甜脆的美食,再喝一口浓香的花生仁汤,平淡无奇的生活也会阳光灿烂,曲折坎坷的人生也会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