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福建漳浦,一座沿海县城。县城,不是都市也不是乡下。县城生活是优哉游哉的,少有大城市快节奏,不少人上班中途还能回家煮个菜然后继续上班,中午大家也都回家,但跟农村比起来
我出生在福建漳浦,一座沿海县城。县城,不是都市也不是乡下。县城生活是优哉游哉的,少有大城市快节奏,不少人上班中途还能回家煮个菜然后继续上班,中午大家也都回家,但跟农村比起来,却要复杂得多。我们理应将县城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单元来看待。
我家在县城的老房是祖父的单位上个世纪建的集资房,原先是祖父祖母住。祖父祖母退休后回到乡下,房子变成我家在住。买了新房后曾短暂出租。后来外公来我家住,可是新房又离他每天都要去的老人会太远,我们就新老房兼住了。
在我家老房楼下有一家从我小时候开到现在的小店,主营肉圆。

肉圆是什么呢?肉圆是一种弹性十足的白白胖胖的小丸子,主料是猪肉和淀粉。全然不同于狮子肉或福州的鱼丸,家乡的肉圆是非常非常紧实的,质感尤其独特。大大小小的肉圆店,遍布漳浦县城的大街小巷。面向堂食的最经典做法,是扁食肉圆面。早在80年代,扁食肉圆面就是进城必“打卡”的佳肴。肉圆面多用条状面,不宽不细。一碗肉圆面,兼具扁食之嫩、面条之软、肉圆之劲,同时也是肉圆、面、扁食皮的“点线面”结合,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早餐、午餐,还是晚餐,肉圆店里都坐满就餐者。家家如此,一开就很少有倒闭的。在本地,肉圆绝对称得上是大多数成年人美好童年回忆的一部分。不少工作在厦门的漳浦人,回来的时候都要买几斤肉圆再走。
肉圆与众不同的秘诀在于制作过程中的长时间反复搅打以及对材料新鲜度的严苛要求。并没有常规绞肉器可以契合漳浦肉圆对搅打深透度的要求,所以我们当地有一种专门面向这一特产的搅打机。而且猪肉还必须是极其新鲜的,不然肉圆的味道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家楼下那家肉圆店的主人,阿财,每天五点就要起床,去市场采购新鲜猪肉。然后,在微寒的凌晨制作肉圆,以在清晨迎接第一批客人。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26年,从结婚生孩子至今。他说,他的肉圆事业与他的孩子同岁。靠着这一方小小的肉圆店,他已经在城里买了第二套房子了。他的这种坚守挺让邻里感动的。

阿财不仅有一种坚持之意志,对人还特别亲热。从街面到我家,从他店面的后门走会更方便,所以我小时候经常从他们店面的后门回家。有的时候同学要来我家拿东西,比较急,也会直接在他店里交接。还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要拍一个关于地方文化的纪录片,他也很乐意地做了其中一幕的主角。他的热情是真心的,而非伪装的,所以他的肉圆店,在非就餐时间,有时会成为社区的闲谈室,成为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不止是他的肉圆店,漳浦的很多肉圆店开久了之后,会融入到社区生活之中,变成社区的一份子,甚至成为社区的地标。社区周边各色的店很多,能成为地标的真的不多,肉圆店是其中一种。它在漳浦县城是特殊的存在。
有人到我家老房子做客,却找不到小区时,我妈就经常会说:“注意看一下路边的店面,那个阿财肉圆店楼上就是我家了……”(陈泽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