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江西九江一理发店老板发视频称,因自家理发店店名带有“东方名剪”字样,被北京东方名剪美容美发连锁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东方名剪”)起诉索赔8万元,全国和她一样被该公司起
8月13日,江西九江一理发店老板发视频称,因自家理发店店名带有“东方名剪”字样,被北京东方名剪美容美发连锁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东方名剪”)起诉索赔8万元,全国和她一样被该公司起诉的理发店还有100多家。据该经营者介绍,其店铺陈列商品、装修风格、经营理念、活动内容都跟北京东方名剪无关,且已换掉了店内所有带“东方名剪”字样的物品,希望对方撤诉。
企业通过法律手段处理商标与商户名称字号之间的权利冲突,维护自身商业权利,本无可厚非。但本次事件引发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于,北京东方名剪的索赔行为是否有“碰瓷”其他店铺,以侵权诉讼行索赔敛财之嫌?
据媒体报道,河北容城一家被起诉侵权的店铺成立于1995年,而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东方名剪美容美发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两者的店名撞车显然不是前者有意的侵权行为。更有甚者,甘肃清水一家理发店因为所在小区名为“东方XX”,故而起名“东方铭剪”,却被北京东方名剪发来律师函。虽然经营者在接到律师函3天内更换店名,仍然被起诉索赔6万元。
北京东方名剪的一系列操作,无疑让人想起去年的“潼关肉夹馍协会维权事件”:河南几十家小吃店仅仅因为店名带了“潼关”二字,就被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起诉侵权,要求各家店铺赔偿3万至5万元不等,引起各界强烈质疑。北京东方名剪此次事件引起公众不满的原因,同样基于两方面,首先是索赔企业的真实目的存疑。以媒体公开报道的内容来看,一些明显不属于有意侵权并积极配合企业下架招牌,重新改名的店铺仍然收到了起诉书,并被提出6到8万元不等的赔偿,这种“无差别起诉”的真实目的到底是“求名”还是“求财”?
其次,作为被诉一方的店铺,如非具备恶意侵权的主观故意,那么是否依法具有在先使用、合理使用等法定抗辩理由。如在北京东方名剪注册企业商标之前,就已经采用这类店铺名称,并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是否就该一棍子打死,还是可以判定在原有范围内继续使用,或整改后不构成侵权的?
个体经营者用“名剪”“铭剪”作为理发店名字,并在前面冠以“东方”二字,大多是寓意美好,希望生意兴隆,而非蹭知名企业热度。拥有商标权的企业应该将维权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区别对待恶意侵权与无意撞名,对于“意外撞名”的店铺不妨“放人一马”。当年刘德华状告四川“刘德华板鸭”,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刘德华方面主动撤诉,成为了一段佳话。反观“潼关肉夹馍协会维权事件”,终以不堪批评道歉告终。企业维权应把握好分寸与度,不可只顾挣“票子”,却丢了“面子”。
特约评论员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