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创立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我国第一所开办本科教育的私立大学),旧址也坐落在下浩里这条街上。


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咋个武昌中华大学旧址在这里?是因为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大学奉令疏散,先西迁湖北宜昌小溪塔,武汉沦陷后,又迁到重庆市南崖米市街。
1939年,学校在渝租借基地,筹建临时校舍。
1946年春,学校复员迁回武昌旧址。



不逛逛,也不知道这些。
中华大学,即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出资而独立创办的私立大学。
它将中国古代兴办私学的教育传统和近代日本、欧美大学体制相结合,开创出符合近现代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模式。
校训为“成德、达材、独立、进取”。1953年撤销,该校在1952年和1953年被拆併到华中高等师範学校、中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
中华大学办学时间之长,在海内外影响之大,为中国教育史所罕见。
陈时,1891年出生于湖北省,16岁留学日本,1911年春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回国,决心在武昌创办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动员父亲变卖家产助其办学,1912年5月私立武昌中华大学诞生。1915年9月开办本科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陈时将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华大学完整的交给人民政府,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华大学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前身华中师范学院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逛逛这些有着年长岁月的老街,真的可以增长知识,仿佛你用手轻轻推开了一扇门,看看它们在时光的流转中历尽沧桑。





下浩里,这里曾经也是长江边上最繁华的街道。中西合璧旧址众多老街上不仅有民居,还有法国永兴洋行、武昌中华大学旧址、合记堆店、白理洋行、温家院子、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等历史建筑。

重庆开埠时期,法国永兴洋行高级职员的住所-永兴洋行高管住宅,就是开埠时期法国永兴洋行高级职员的住所和活动室。

好想进去看一下,可惜不开放,就在大门那里把手机伸进去照一下,里面是一栋二楼一底砖木结构中西式建筑,房屋前有一宽大的院坝,当地老百姓称“洋房子”,从门缝中瞥见过去的气息。哈哈。




永兴洋行高管住宅修建于清末重庆开埠时期,是法国永兴洋行(后为吉利洋行)高级职员的住所和活动会所。是南岸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代表了重庆开埠时期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顺便提一下重庆开埠时间:1981年重庆开埠。
再说一下什么是重庆开埠:
重庆开埠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
开埠是重庆的第一次对外开放,也拉开了重庆近代工业的序幕。
米市街上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真的好多,上下交融,顺坡而建,白理洋行旧址也很好看。


西班牙建筑风格的房屋,一楼一底,青砖灰瓦,为砖结构,没有木的参与,上有阁楼。既有中式的筒子楼,也有西式的大拱门;西式塔楼和中式阁楼造型相间。这就是开埠时期英国商人白耳理和买办商人古学渊在重庆合作开办的白理洋行旧址。


这个建筑也是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
站在楼上,可以看的挺远。



看这些老房子有瘾,看博物馆里的文物也有瘾,站在白理洋行楼上,突然想起一句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我是那种喜欢给自己找点盼头才能活下去的人,看看什么展,看看什么花,找点什么好吃的地方,没有盼头活不下去,没有喜欢的事情也活不下去。
喜欢看这些旧房子,喜欢看博物馆里的东西,活着的全部动力就是这一点一点的喜欢,不是我喜欢它们,是它们在救我,它们不能当饭吃,但没有它们,好像光吃饭也没有什么劲。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