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锣鼓巷,疫情这两年去过很多回,一是离家近,二是有熟悉的服装店老板。2.说来奇怪,有的是通过抖音认识的,有的是作为顾客认识的,不管怎样彼此之间有过些合作,当然也少不了生意交易
1.南锣鼓巷,疫情这两年去过很多回,一是离家近,二是有熟悉的服装店老板。
2.说来奇怪,有的是通过抖音认识的,有的是作为顾客认识的,不管怎样彼此之间有过些合作,当然也少不了生意交易。
3.有的做服装批发,有的做高端女装,三年疫情下来,但他们几个都顽强地活着,甚至在2022年的一些周末,店里一片火爆,有时候连个站脚的地都没有(这种寸土寸金的地,店面都不太大,当然房租不便宜)。
4.“你们生意怎么样?”“房租降了没有?”“积压的货清完了没有?”这些你来我往的问答里,大概清楚整个状态,典型的夫妻店,都是做了十几年服装生意的行家里手,虽说周边很多同行都倒闭了,但这几位活得都不差,只是赚得少点而已。
5.他们之所以还活着,活得还不错,无外乎几点:1、专注一件事A老板,北京人,夫妻俩专做韩国版型卫衣近十年,就是一个品持续做十年,从设计师、工厂、店铺再到分发,这一条龙下来,每个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6.B老板,重庆人,只做高端女装,是同条街里卖的最贵的。
7.2、成本控制夫妻俩就是销售员、服务员,没有雇佣员工(因疫情期间关闭了几家店,辞退了员工),房租也谈了个好价格,老顾客圈子维护的较好,有比较好的复购的利润。
8.3、用户思维大部分人是产品思维:比如我衣服的面料多么好,版型多么专业。
9.而他们最核心的是用户思维:你的气质特别棒,我送给你个耳环(小饰品)吧、你穿这个衣服,一定配上这颜色、多长时间做一下什么什么打理等。
10.现在来回看疫情三年的洗刷,还是有不少企业坚强地活了下来,尤其是很多夫妻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11.没有小而美的事业,只有小而强的生意。
12.2021年到到今天,跟至少200位老板有过或深或浅的交谈,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结论:一定要做3个月就要走完商业变现闭环的项目。
13.而这些线下夫妻店,就是最好的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