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街,不论老街的大与小,繁华与衰落,它们都是这座城市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铜陵大通古镇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与安庆、芜湖、蚌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街,不论老街的大与小,繁华与衰落,它们都是这座城市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

铜陵大通古镇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有“小上海”之美誉。虽然有被改造过的痕迹,但依然掩盖不了那股气息。小镇建筑风格统一,白色外墙,深咖色的门窗,沿街商铺店招也是规划得很整齐统一。

在老街之上,还有一家经营百年的理发店,该店建于清末年间。店内青砖铺地,德国进口的老式理发转椅,英国进口的“西洋镜”至今仍十分清晰地映出人像,特别少见的荡刀布、清朝剃大辫子的百年老剃刀、佘查两家曾经的共墙石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工具箱式等。

偌大的店里,显得有些空阔,没有当代时髦的剪发、烫发的工具。台上的箱子里装着的老式工具,刀把虽旧但仍锋利。店里目前还有两位老师傅,顾客也多是周边的居民,或是偶尔来体验的游客。

据师傅介绍,理发店最辉煌的时候有12张座椅、12个师傅,加上烧水的、挑水的,店里有四五十人。在当时,店里师傅的手艺也是首屈一指的,名声在外,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理发。从早到晚,都有人排队等着理发,最多时一天有近500多为客人。

但随着陆路交通日益发达,长江水运逐渐没落,随着大通古镇人气的凋零,理发店的生意也随之没落。到现在还仅剩下两位师傅,12张座椅也只剩下2张了。80多岁的陈师傅已有70多年的经验,手持一把老式剃刀利落地为客人修面。剃刀经过下巴、脸颊、耳朵、眼角至眉毛,不管是胡子还是杂毛皆刮尽不见,一张脸变得光滑透净。

这家百年老店还曾多次上过电视,拍摄的专题片也在央视四套“走遍中国”、“北纬30度”和央视七套“乡土”、上海东方卫视等栏目播映,是大通古镇上的名店。

随着店铺荣升为百年老店,两位老师傅也从青年走到暮年,许多客人都是在此剪了一辈子头发,从黑发理到了白发。可以说,这家店不仅是老师傅一辈子的回忆,也是周边居民一辈子的回忆。这家店承载的已不只是简单的理发、修面,我想更多的则是对那段记忆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