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媒体又开始讨论烟草行业是否亏损的问题。因为官方正式信息表明对2022烟草行业的定性是“保持较快增长”,对2023的预期是“稳定增长”,所以这个消息可能非常不靠谱。于
近日,一些媒体又开始讨论烟草行业是否亏损的问题。因为官方正式信息表明对2022烟草行业的定性是“保持较快增长”,对2023的预期是“稳定增长”,所以这个消息可能非常不靠谱。于是,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简单的查询。
烟草行业是否亏损是个迷
经网络查找,大部分的报道似乎来源于一个名为“运营商财经”总编辑康钊的文。但该文其实是2021年8月的一篇旧文章,且文中没有说明信息来源。

在中国烟草官网亦未查到相关信息,甚至没有多少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内容。

国家烟草专卖局作为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但在工信部官网也没有搜索到相关信息。

因为专卖行业管理体制的不同,国资委网站没有将中国烟草其列入在官网公开的98家央企名录,也没有其相应的资料。

谁可以、谁应该解释一下是不是存在亏损的问题?又或者因为涉及商业秘密,而没有这样的必要。烟草行业屡屡受人关注,除了其专卖的特点外,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与烟草行业既最为人熟悉、又最不被人了解吧。
个人以为,烟草行业仅从财政税收来说是贡献巨大。其是否亏损可能只是个口径和理解的问题,但事实如何只能是当事者才能够说得清吧。
烟草的世界和中国简史
烟草又称“相思草”“淡巴菰”等,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嗜好品。烟草有六七十个品种,但被栽培和吸用的只有红花和黄花两种烟草。常见的烤烟、晾晒烟、白肋烟、雪茄烟、香料烟等均属于红花烟草,而黄花烟草主要用于制作斗烟和水烟。
据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刘杰主编的《烟草史话》,烟草起源有着美洲说、非洲说、蒙古说和中国说等多种说法,但国际公认度最高的是美洲说。据记载:1492年,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欧洲人第一次认识了烟草。考古在南美洲发现了3500年前的烟草种子。墨西哥奇阿帕斯州帕伦克城有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墙壁上保留着一位世界上最早的吸烟者的画像:一个身着礼服的玛雅祭司顶着几片呈帽状的烟叶捧着一根烟斗正吐着烟气。

烟草被带回欧洲后首先在西班牙、葡萄牙作为观叶植物种植,后又作为药物,同时也学会了印第安人的吸食方法。16世纪中期烟草已经在欧洲广泛传播并开始作为经济作物种植。直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吸烟在欧美似乎都是一种时髦生活方式的展现。

烟草中国说既有民间流传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发现可避瘴气的“云香草”,也有着唐宋诗词中的“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等众多出处。但以上所说的烟草尤其是诗词中所提似乎并不是现代烟草的概念,且在明朝以前的本草、方书、药谱等中均不见烟草的内容。

目前,学界大多赞同1959年明史专家吴晗在《谈烟草》一文的观点:中国的烟草始于明万历年间,福建水手从吕宋带回烟草种子。清人沈赤然在《寒夜丛谈》中追记明末吸烟情况是:“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可见传播之迅速。

据《中国烟草发展报告(1949~1999)》,1949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仅为91.2万亩,卷烟产量约160万箱。早在革命战争年代,香烟生产就是筹集军费的重要途径。例如,1943年3月,新四军成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机制卷烟公司——中国新群烟草公司,开始生产“飞马牌”香烟。1944年5月,新四军三师的手工卷烟作坊被定名为中国东海烟草公司,生产的“金虎”“等香烟。1949年3月,东海烟草公司奉命离开苏北迁至安徽蚌埠,改名为安徽东海烟厂,后更名为国营蚌埠卷烟厂。

2021年,我国卷烟产量已经超过2.4万亿支,早已经是稳稳妥妥的世界第一。
世界卷烟产量第一的中国烟草
今年1月11日,在工信部关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的新闻报道中,明确指出了国防科技工业、烟草行业是2022年保持较快增长的两个行业,并提出了2023年保持烟草行业平稳增长工作目标。显然,烟草行业因其性质特殊,依然效益不错。甚至,还在上海建设了烟草博物馆!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概况介绍:我国烟草行业以专卖制度为基础,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运行机制,以“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为组织形式的国家烟草专卖治理体系。
虽然几乎所有大陆范围内的省级行政区域都设有专卖局。但其官网链接的工业企业只有云南、湖南、江苏、湖北、浙江、河南、贵州、广东、安徽、山东、福建、四川、广西、江西、陕西、河北、重庆等17个。著名的上海竟然没有设置链接,无从知道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中国烟草工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但一些企业的生产规模没有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这个结论从作者分析来看是正确,在社会观察上表现为卷烟品牌众多、区域消费性强,但没有充分考虑到专卖行业的计划性和控烟呼声的加强。

从烟草全球化的转变轨迹来看,烟草行业所处环境日趋困难。面对控烟全球化的传播趋势,我国成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国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审慎地权衡、化解烟草控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国烟草行业职工总数约51万人,全国有580多万户卷烟零售户、250万烟农,烟草产业涉及2100多万人的直接就业,带动3300余万人间接就业。在“十二五”收官之年首次实现工商税利总额和上缴国家财政“两个超万亿”。

2021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3581亿元、同比增长6.08%;财政总额12442亿元、增长3.36%,占同年全国财政总收入20.26万亿的6.14%。2021年烟草行业税利总额与同年我国军费基本相同。
《东方烟草报》2023年1月13日最新的头版报道《擎旗阔步踏层峰——2022年烟草行业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综述》一文中的描述则是:天南地北的50多万烟草干部职工。烟草产业链,一头连着70余万户烟农,一头连着580多万户卷烟零售客户,加之产业链上下游辐射,直接关联着2100余万人的生计,间接提供着3300多万个工作岗位。2022年,全国烟农增收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烟农户均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
官网简介和最新报道中的烟农户的数据由250万减为70万,变化巨大。不知道是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还是加强了合作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早在2016 年,我国卷烟生产量已超过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国际公司、帝国烟草公司等全球最大的四家烟草贸易公司的生产总和。我国约有3亿烟民,约占世界烟民人口的 25% ;烟草产量占世界 35%,烟草销售量占 32% ;烤烟种植面积、烤烟产量、烤烟增长速度、卷烟产销量、卷烟增长速度、吸烟人数、吸烟人数增长量、烟税增长速度均为全球第一。
烟草行业的未来会是怎样?
当烟草成为一种穿透阶层、性别和种族的大众产品时,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健康和道德的指控。有学者认为,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缘自于西方经济结构变化的因素。
1964 年,美国卫生部医务总监发布烟草与肺癌、心脏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之间的直接关系的报告,成为烟草从全球流行转向全球控制的一个起点。从1964 至2015年,美国的吸烟者比例由超过 40%下降至15.1% ;烟草公司开始将产业向国外转移,控烟成为新的价值标准向全球其他国家推广。
烟草不再是被鼓励的流行性( epidemic)经济产品,而是需要控制( control)的有害实践,控烟逐渐成为唯一“政治正确”的议题。但令人奇怪的是,一些发达或欠发达国家在“控烟”的同时,却对“大@麻”实行了“合法化”政策。烟草行业的未来会是怎样?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根据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刘杰主编的《烟草史话》;陈雪在《东南学术》2021年第4期发表的《控烟全球化与国家治理对中国烟草产业的再造》;蒋兴恒在《统计与咨询》2021年第6期发表的《中国烟草工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经济研究》;崔晓慧《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现状、特征及未来展望》;以及有关政府网站信息和专业论文、著作整理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