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的东吴大学大学生还极少穿西装2002年9月13日新华网及多家媒体曝出一则新闻,称“宁波市服装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经过半年研究,发现中国人开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

1918年的东吴大学大学生还极少穿西装
2002年9月13日新华网及多家媒体曝出一则新闻,称“宁波市服装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经过半年研究,发现中国人开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于1879年在苏州创办的李顺昌西服店,而非国内服装界公认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辅臣在上海开的“和昌号”,这将宁波“红帮”史和中国西装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7年。”
报道中的这位“宁波市服装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叫陈万丰,是宁波服装博称馆的常务副馆长。服道还说“陈万丰在查阅中国近代纺织史时发现,苏州市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于1879年创办的,他激动万分……。”如果这是事实,不仅是陈万丰副馆长先生激动,作为新苏州人的我也会“激动万分”的。
但是,在我还没有激动万分的时候,我回望了一下1879年的苏州城,那时,正是清光绪五年。
虽说是那时上海因南京条约开埠已经三十九年,但来到苏州城里的外国人也只是凤毛麟角,好象在一八四O年之前有一个叫呤俐的外国人参加过太平军来过苏州;还有镇压太平军的洋枪队也来苏州打过仗;1840年直至东吴大学成立前的1900年前,来苏州的外国人也少得可怜,好象法国人李阁朗来苏州拍过风光照片,还有几个外国传教士住在宫巷一带,手拿圣经乘着船到各处转悠过。这几个外国人可能是穿着西装来苏州的,至于中国人,特别是那时的苏州人,士绅一律穿着长袍马褂,而劳动者则是短打,我没有看到过早于1900年前中国人穿西装的照片过。
如果李来义在苏州开西服店,那他又是为谁做西服呢?外国人会要他做西服吗?一般说来西服不是一二年就穿坏的,因为它多为毛呢料子制作的,来苏州的外国人是用不着在苏州做西服的。即使有一二个外国人请李来义做西服,那李来义的西服店也是难以生存下去的。
因此,我的结论是1879年李来义在苏州最早开设西装店的说法是不可靠的。
上面的结论是依据常识作出的推论。于是我翻出了东吴大学1918级毕业刊。

1930年东吴大学毕业刊上李顺昌西服号的广告
那上面的第一则广告是李顺昌号服装店的广告,我特别注意了这则广告的称谓为“李顺昌”,而不是李顺昌西服号,这则广告的中文词是
“本号开设天赐庄二十余年,专制时式西衣,学校军服,料质优美,做工精良,工价克己,惠顾者请驾临蔽号接洽可也。”
天赐庄就在东吴大学边上,东吴大学于1900年在美国注册成立,它是美国用庚子赔款兴办的教会学校之一,学校有较多的外籍教师,而中国籍教师也多是从外国留学回来的,学校中西风阵阵,东吴大学的学子们从思想理念到服饰打扮渐渐被西化,穿西装的学生多了起来,李顺昌号服装店制作“时式西衣”正是应了市场的需求。
但是从1918年向前推二十余年,顶多只能推到1895年左右,绝对推不到1879年的年份。如果说宁波人江辅臣在上海开设“和昌”号西服店的时间是1896年,那么这位在苏州的宁波人李来义做西服的历史也应当差不多就在1896年前后,算打个平手吧,向前再推17年是没有依据的。

1930年的东吴大学大学生穿西装的渐渐多了起来
这些照片取自我收藏的东吴大学1930年毕业纪念刊。
那时,东吴大学的学子绝大多数穿上了西装。同样在东吴大学1930年毕业刊上也有李顺昌号登的广告。不过店名已经改为“李顺昌西服号”,这则广告的中文词是:
“本号开设天赐庄二十余年,专制时式西衣,学校军服,料质优美,做工精良,工价克己,惠顾者请驾临蔽号接洽可也。”
中文的广告词一字没改,但是店名加上了“西服号”三个字,否则“本号开设天赐庄二十余年”一说便说不通了。加上“西服号”三字,我们可以理解原来的李顺昌可能是兼做西服,而1930年代的李顺昌西服号便成了专做西服了。这当然是西风更猛了,东吴大学的学子们对西服的需求更大了。
从李来义到“红帮”
话说这李来义是浙江宁波人,光绪年间到上海一家日本人开的服装店打工,学得了一手制作西服的手艺。满师后,李来义经人介绍来到苏州,在天赐庄的一位邬姓老板的“邬顺昌号”的服装店里干活。邬顺昌号服装店当年做的也都是长袍马褂一类传统服装,李来义学的那手艺并派不上用场,但李来义生来聪明勤快,中式服装的手艺一学就会,从面深得邬老板器重。
这邬老板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李来义便成了邬老板家的入赘女婿。当邬老板故去后,邬顺昌便改成了李顺昌。改成李顺昌的顺昌号转眼便迎来了二十世纪的曙光。1900年,苏州天赐庄由西方的上帝天赐了一座大学堂——东吴大学堂。美国人从太平洋彼岸运来了建筑材料,派来了建筑师、技师,学校建好后,又送来了传教士、学者、教授,美国来的建筑师、技师、传教师、学者、教授一个个西装革履,呢子的衣料,敞着胸的大翻领的衣领、颈项里系着一条花布领带,衣服紧身而挺刮,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有着巨大的差别,穿着这些衣服的是西洋来的,中国人把它叫洋装,也叫西装。
在上海日本人开的服装店学徒的李来义熟悉这些洋装、西装。于是,他开始买进呢子衣料,给自己做,给孩子做,当作活体广告,吸引东吴大学的学子,吸引洋人的眼球,渐渐地有人来试着叫李来义做西装了,李来义精工制作的西装穿在东吴学子的身上,学子们行走在东吴的校园里,中国人制作的西装与洋人带来的西装一齐在校园里晃动,李来义的生意火起来了,李顺昌号的西装名声大振了,东吴大学的毕业纪念刊里的李顺义西装号的广告登尖了最显著的位置上。
李来义的李顺昌西装号靠着东吴大学学子们的需求生意越做越红火,李来义的西装做工也越来越精致。在天赐庄与西装配套的皮鞋店也开起来了。苏州城里的富家子弟也开始尝试穿洋装了,李来义的西装生意做不过来,于是苏州城里又来了不少宁波裁缝,这些专做西装的宁波裁缝人称“红帮”。
苏州城里当年究竟有多少家做西服的服装店,很少有这样的资料供统计研究。不过一位姓司马的先生提供给了我一张摄于三十年代的“吴县(即苏州)西服业同业公会成立大会”的合影照片,照片上共64人,除了商会的领导或当地政府人员外,店家代表应当有五十多人吧。
总的说来,苏州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城市,但座落在苏州天赐庄的东吴大学的西风却吹得紧,西风带来了西洋的服饰打扮。苏州的服装业借着东吴大学学子的需求和这种现代时尚生活的扩涨,苏州的西装业倒是领风气之先的。我无法断定李来义的李顺昌西服号比同是宁波人的江辅臣的和昌号西服号谁先谁后,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各自在上海和苏州创设的西服店可以称作中国西服业的先驱。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来义的儿子先后在上海、南京、扬州都开过李顺昌号西服店。李顺昌号西服店当年在南京风光无限,国民党的党政要员、外交人士和社会名流们的西服大多出自李顺昌西服店。直到今天,南京的李顺昌西服公司依然生意红火,并被评为南京百年老字号。从苏州起步的李顺昌真正走过了百年,成了中国西服业的一家领头羊。
除了面料的区别之外,中装宽大,因而制作起来便有了更多的伸缩余地。而西装贴身、更个性,它是为特定的个体量身定做的,因此西装的制作更复杂和细致。量体裁衣这是当然的,而西装在裁衣前还有一个制作纸样试穿的过程,经过纸样试穿,进行细致的尺寸修订,然后再按纸样开料,手工精心缝制,再次试穿后,经过熨趟后才算成功。
或许当年做一件中式服装的工钱只需十几个铜板,而制作一件西装则需要十几个银元的。
终于与宁波市博物馆的陈万丰副馆长联系上了电话,我对李顺昌制作西服时间的考证也得到了印证,他说他搞错了,不是1879年,而是1897年。
宁波人李来义于1897年在苏州创办李顺昌西服店。
为何会错的?
他说是《苏州市志》上写错了。
我没有查过《苏州市志》。但陈先生有一张手拿李顺昌号在1918年东吴大学毕业纪念刊上的广告的照片,那张广告就是我收藏的那本毕业刊上的广告。广告上明明写着本号开设二十余年,怎么也推不出1879年的结论来,然而陈先生由于求早心切,宁可相信一个错误的信息,也不相信历史的实物信息的。
如果不与陈先生联系上电话,我的考证也只是理论的推断而已。
陈先生的这一错误信息至今在网络上广为传扬。
对于网络的信息不可不小心求证呀。
图: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
文:谭金土,本文曾发表于《姑苏晚报》“文化苏州”专栏(现改版为“往事”),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