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如今的零售行业,最好的开店选择在社区
也许你没有在意,但是社区生活的确正在悄然改变,围绕社区消费产生的新零售模式也正在浮出水面……
随着大型商圈黄金十年的过去,各大城市的中心商业趋向饱和,区域型商业格局已基本确定。再加上疫情这一黑天鹅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无疑正在经历着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在这眼花缭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零售行业里,得益于无接触配送和即时零售理念的推广和智能配送的加持,零售行业未来的焦点已然转移到了社区。
为什么这么说?来看两组数据。
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社区商业所占消费零售总额的比例一般在 40% 左右,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据社会商业总支出的 60-70% ,而目前中国社区商业在社会商业总支出中占比不足30% 。(数据来源:商业地产头条)
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镇住宅物业面积将达300亿㎡ ,中国社区服务消费将迈入万亿级市场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
从这两组数据,虽不足以断定社区商业就是未来主流,但是至少可以得出一点:中国社区商业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兴衰,都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趋势,也为社区商业将成为未来主流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一、社区零售崛起的社会背景
①城市化进程加速
据统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6%-67%,预计未来每年将有1200万-1400万人口进入城市,中国将形成约2万个新的社区。显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商业的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扩大。大量的社区常住人口也将成为社区零售最稳定,最广泛的客源。
②老龄化社会到来
据中国国务院老龄委预测,至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48亿,2030年超过3亿,2050年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0%以上,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而中国老年市场规模将达48.52万亿元。
人口老龄化的“新常态”将催生“银发经济”。未来社区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不容忽视,社区商业凭借极高的便携性,能够完美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③新生代对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随着80、90后步入婚期组建家庭、开拓事业,他们已成为中国社会消费的主导力量,新一代消费阶层正在崛起。收入的增加也让追求潮流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对产品与服务产生了个性化需求。
但传统商圈往往倾向于面向尽可能多的人群,选择受众更广的业态,以保证收益。
而社区零售体量小、风险低、灵活性高,在特定环境下,很容易发展出适应特定人群个性化需求的新业态。同时,其就近、便携等特点无需多说,也完全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以在郑州落地运营26家社区门店的吉立达智能便利店为例,其推崇的无接触智能配送服务,能够通过智能配送机器人实现最快三分钟送货上门,更实惠,更便捷、更周到。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习惯操作智能设备的新生代人群而言,通过手机下单,就能够足不出户的满足自己的所有购物需求。这样的购物模式无疑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
让我们设想如下生活场景,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以吉立达智能便利店为代表的社区便利店的优势。
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可家里没准备什么食材。楼下的传统便利店品类太少,商品丰富的大超市距离太远。这时候只需要拿出手机在吉立达商城下单,陪客人喝会茶的功夫,吉立达配备的智能机器人就会将待客需要的一切送货上门
社区便利店的优势总结起来就是:
1. 商品丰富,供应稳定;
2. 及时送达,方便快捷;
3. 投资小,成本低,风险低;
4. 客源稳定,复购率高;
5. 与电商互补, 而非竞争。
二、发展社区商业已成商界共识
7-11、罗森、全家等各大连锁便利店在社区周边越开越多,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悄然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你所住的社区边上又多了一家没听说过名字的便利店。
许多大卖场也正在积极向“小”转型。沃尔玛在华开出智能社区超市“惠选”;华润万家推出全新品牌“万家MART”,营业面积压缩近一半;永辉超市也在加快小业态门店的探索步伐,在福州、成都、重庆等地试点……
事实上,中国社区商业的巨大潜力早已经成为商界共识。
三、社区商业和你有什么关系
你也许会问,社区商业的社会背景,或者大企业干了什么,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顺应这个趋势,你大概率可以挣到钱。
中国的社区商业还很不成熟,“最后一公里”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各大巨头鏖战于电商、团购领域,转型尚未完成,传统零售企业则受制于经营战略,无暇他顾。比起格局已定、遭遇瓶颈的传统大型商圈,社区商业正是有想法的普通人可以涉足的领域。也许就在你每天都会经过的社区街角,就从开一家看似普通但却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缺,且经营理念新颖的社区小店开始。
针对加盟商的投资需求,吉立达还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加盟政策。从门店建设、开门运营到商品采购,人员培训和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操作培训都应有尽有,致力于为有意投身社区经济的加盟商们创造更优质的平台,实现更稳定、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