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胖哥肥肠铺子的人,像在对暗号,要依据过来人提供的线索慢慢找,想仅凭手机导航快狠准定位解决,基本不可能。七弯八拐的路线,时不时碰壁或走过,会让路途中的人,产生无数次的自我怀



去找胖哥肥肠铺子的人,像在对暗号,要依据过来人提供的线索慢慢找,想仅凭手机导航快狠准定位解决,基本不可能。
七弯八拐的路线,时不时碰壁或走过,会让路途中的人,产生无数次的自我怀疑。

第一条暗号,写在张家巷菜市场。
菜市场有几处入口,依据前人暗号,找胖哥肥肠,要从张家巷大路那侧进入。这一区不算是菜市场的正式场子,顶多算个“前菜”菜市,做小生意的老板搭伙卖些菜乃至生活用品。
老小区迷人的生态便在此。

八月里绿油油的爬山虎攀爬至顶层,在灰扑扑的楼房间,格外生机。

骑着带铃铛的自行车的男人,将买好的蔬菜袋子挂在车龙头,他捏了刹车,停在油布铺开的摊子前,问起生花生的价钱。
“昨天咋没看到喃?”
“今天刚刚拿回来的新xuan花生,四块一斤。”
“称点嘛。”
往里继续走,一侧是老式居民楼,摊贩们就在街边将零碎的小玩意儿摆起卖,折叠椅、指甲刀、头绳……也算是品类丰富,应有尽有了。

走不了几分钟,第二个暗号接头处便到了。黢黑的门洞,一面写了公共卫生间,一面打了个箭头,指向门洞另一面的胖哥肥肠。


走过门洞,历经十来秒的穿越,穿出,另一面,是老楼上居民的生活百态。
早时的筒子楼,楼道间也挂些私人家洗干净的衣衫,屋内没处摆放的盆植,或是平日里用不到的桌椅板凳。

转头看路,胖哥肥肠便在不远处,红晃晃的招牌相当打眼,走过路过,不得错过。


到店门口,胖哥见来人了,先打招呼:“称肥肠哇?几个人吃?”
随即铝皮锅盖一掀,筷子便往油汤里探,汤色红亮,味道不得淡。肥肠只余几根,听胖哥讲,再来两个人一买,剩下的肥肠就消走了。

每天如此,六七点的样子,一整锅肥肠,就卖空了,上班的人要想吃到,要掐起时间往胖哥这边赶。有时候更早,有人一称就是百来块,带着一次吃爽的架势;也有人看剩的不多,也就一袋端了。
这边,胖哥听闻两人份,夹出两根肥肠,便往秤盘上一甩。60一斤的肥肠,胖哥给了半斤。“30块就够了,两个小妹儿吃,最多也就给你称30块的。”

完了往菜板上一放,取了刀剁成均匀的块状,拿刀子顺着一送,进了口袋里,再拿勺子舀上几勺汤水,放了葱花,齐活儿。

袋子扎好了,胖哥先不慌到送你手里,而是仔细询问,住得远不远?
听说近,就一袋子装回家,叮嘱一定拿小锅煮开,口感更佳。

“回去就煮热了吃,不加素菜哈!加了味道就没那么好了,要加也要肥肠吃完了再加。”
说完再想想,补充道,“你们第一次吃,还是就不加菜,要加菜下盘来,我多给你们打点汤,煮起方便。”

胖哥做了二十来年的肥肠。
最初铺子没开在张家巷菜市场,我问胖哥,那搬到这边有好久了,他想了想,也十多二十年了。
住旁边筒子楼的居民些,都认得到他,一天到尾,就爱到铺子上买点肥肠回去,炒点素菜,一家两三口人吃足够。

“就在隔壁楼上的,小时候经常跟到屋头人来买肥肠的小毛娃娃,今年刚从华西毕业了。”
最开始也就是街坊邻居些,将肥肠生意盘活,做得久了,味道散出去了,城南城北来的人便多了。

就不久前,有人犯馋了想吃得很,下了班开起车就往胖哥这里赶。来了,最后几根刚好卖完,他就跟胖哥摆了两句,“嗨呀,紧赶慢赶还是没赶到,车子都还卡到街上。”
胖哥一听,门先不忙关,赶紧跟了别个过去,站在一边盯起指挥,想办法帮忙把车挪了出去。
后面,那人也长了心眼,想吃就打车来,省事也省心。

听胖哥把注意事项交代完毕,聊了两句,遇上了来买肥肠的老主顾,我们便同胖哥打了招呼,赶紧往回赶。
没走回头路,而从另一侧穿出,直抵张家巷菜市场的腹地。

一路从腌制得可口的酱菜与熟食间穿行而出,路口随意碰见的流动摊贩,竟也在电视台露过面。


在张家巷周边,行走于一条食色满街的路上,找不到专程去探的店就作罢。

排十来分钟的队,打包一份邵眼镜兔丁、啤酒鸭或是拌得油亮的凉菜,也算是交了个丰盛好吃的晚差。

凭街道上亮出的招牌来看,这条街不简单。同品类的店铺打着堆买,就人气而言,也辨不出高低,想来味道水准相差不大,无非和老板认个脸熟。
常一同蹭吃蹭喝的朋友咖喱,采取新人的视角挑店,她说要买就买第一家,打光的颜色选得最好,看起来最有食欲。

我们给了个“晚饭还没素菜”的理由,买了咖喱看上的第一家凉拌菜,预备回去下肥肠吃。

路边简单的馆子也有两把刷子,菜单贴在店门外,先挑菜再进店,没看上想吃的,提脚就走,也不尴尬。


卖卤味的窗口更多,几平米的店,做打包带走的生意。除了卤菜,也卖卤油,看来平时没少被食客讨要,干脆把买卖做了起来。

有敞在巷子里的店家,架了锅,就在店门前熬葱油,洗得白净的葱,整根儿甩进去,炸成焦黄再捞出。旁边,小桌子小板凳已摆齐整,恭候闻香而来的好吃嘴们。
打个总结,在张家巷开馆子,各家老板们都有充分的口味自信。
张家巷菜市场的地理位置,也给周围商贩提供了不少便利。每日新鲜的蔬果肉食,还没等买菜的居民来,便先进了商家的厨房。

我们也无暇再四处打望,袋子里的味道一阵阵往鼻子钻,路边有停下放客的空的士,赶紧喊了回家。
胖哥嘱咐拿小锅热肥肠,事实上,那袋子肥肠和锅连照面都没打上。
“需要热一哈不?”
“先吃口看看?”
“你试试夹点葱一起,简直不摆了!”
“我拿了点干海椒面来,搞一哈。”
“不摆了不摆了。”

对不起,吃了几大夹才想起没有pie照片,看看其他吃客的美图,解解馋,图源/脾气超差的老妹儿
说好先尝两口,你一夹,我一夹,一袋子肥肠飞快见了底。咖喱问我,吃完了你拍啥子,咋个交差。我想了想,吃都吃了,吃完再说。
肥肠做得耙和但不绵,嚼在起来有韧性,但不费劲,口感首先到位。
再来,肥肠处理得着实干净,不带异味,口中余下的是温和的汤汁。这点要抓出来重点聊一聊,胖哥做肥肠不靠调料去压,而是在前期清洗工作时,打整得干干净净。

调味上,不辛不辣,拿来泡饭、煮素菜都合适。
小时候在学校附近的面馆子吃面时,家里人是忌点肥肠的,就怕处理不干净,小娃娃吃了拉肚子。但有盘也听同桌的吃客反驳,肥肠嘛,洗太干净味道就洗没得了,就要那个味儿。
反倒听了这话,我再也没在那家点过肥肠面。

图源/內菈祖裡
回过头看,胖哥对肥肠这一食材的处理方式就巧妙:洗干净,味道也调得干净,剩下的,尽管看吃客自己对它动手。
吃了原味了,掌握口味方向了,要想煮些土豆莴笋,或是配上干碟,都没关系。
反正这口干净味道,其他人也做不出来。

张家巷胖哥肥肠

工人村(张家巷菜市内)

11:00-19:00






探成都,走不停
延展阅读

— THE END —
编辑:李厘 设计:陈霜奕
摄影:李厘
免责申明: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
请留言联系我们,领取稿费或删除